”小”竹罐的”大'疗效
近期,几个小小的竹罐成为热门治疗技术,在患者当中大受好评:
70岁的王阿姨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3个月入住我科,入院后医生根据患者舌脉辨证为痰瘀阻络证,为其选择地龙、透骨草、川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配合逐瘀通经的药物,配合相应的穴位:右侧曲池、手三里、手五里、上廉、下廉、足三里、阴陵泉、阳陵泉等,给予患者药物竹罐配合康复治疗,此项技术实施3次之后,患者及家属表示效果比较明显,对此项中医护理技术非常满意。
56岁的张阿姨因头晕、颈肩部不适3天入住我科,大夫根据患者舌脉辨证为痰瘀互结证。为其选择红花、赤芍、川芎、鸡血藤等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,选取大椎、肩井、肩髃、阿是穴等穴位进行药物竹罐配合治疗,实施3次之后,患者反映头晕、颈肩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。
什么是药物竹罐呢?
拔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祖国医学非药物民间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竹罐最早见于唐代,明代申斗垣《外科启玄》将中药煎煮竹罐用于临床,竹罐在中药药液中煎煮,药物分子充分导入竹罐纤维,借助于热力排除罐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腧穴,使局部皮肤短时间充血或瘀血,使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,血流加速,代谢增强,以达到通经活络,辅以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可增强疗效。
药物竹罐是以中药(辨证)浸煮的竹罐吸拔于相应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。此法是依据中医理论,施治于经络、腧穴,以达到行气活血、化瘀通络、祛风散寒、揉筋缓急的作用。
药物竹罐较玻璃火罐有哪些优势呢?
优势一:独特的围热效应
中药煎煮竹罐,可快速吸收并储藏药物,通过吸力、药气及热敷使药物渗透而达到活血通络、化瘀、滋养、祛除病邪的目的。
优势二:排瘀彻底
可将深层次阻滞经络的病源呈现至皮下,而后施以药罐,将病源拔出体外,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。
优势三:施罐部位灵活
竹罐因其具有罐口较小,可沿经穴灵活使用等特点,拔罐部位不受限制,尤其适用远端小关节的病变。在治疗中根据辨证配合中药使用,可进一步增强疗效。
优势四:吸力大疼痛小
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,俗称“拇指罐”。药罐内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“闪火罐”大,且吸力逐渐增大,竹罐口径较小,皮肤凸入罐内较少,疼痛亦小。
药物竹罐适应症有哪些?
1、内科疾病
神经系统疾病:如面瘫、脑梗死、坐骨神经痛等。
泌尿系统疾病:泌尿系结石等。
消化系统疾病:消化性溃疡、慢性胃炎等。
呼吸系统疾病: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咳嗽、流感、发热等。
风湿性疾病: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痛风等。
2、骨科疾病
骨质增生、急性腰扭伤、陈旧性腰扭伤、腰椎间盘突出。落枕、腰肌劳损、膝关节炎、肩周炎、颈椎病等。
3、妇科疾病:痛经、附件炎等。
药物竹罐禁忌症有哪些?
1、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。
2、神阙穴不宜拔罐;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、对中药易过敏者不宜拔罐。
3、孕妇腹部、腰骶部不宜拔罐。
4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白血病、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不宜拔罐。
5、高热、全身抽搐痉挛、狂躁不安、不合作者不宜拔罐。
药物竹罐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?
1、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。
2、操作前检查罐口有无裂痕。
3、将竹罐内药液沥干,防治烫伤。
4、起罐后,如局部出现小水泡,不必处理,可自行吸收;如水泡较大,消毒局部皮肤后,用注射器吸出液体,覆盖无菌纱布。
5、竹罐进行煮沸消毒。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、中医文化知识的普及,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非药物治疗给大家带来的好处。中医绿色疗法对治疗慢性疾病、缓解病人的情绪、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疗效。我科在今后的医疗作业中,也将继续将中医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,更好的为造福广大患者做出贡献。